嚇死尼,日本房地產地雷,一次轟炸列出來給您看,會有一篇100個購買日本不動產的理由,當作對應文章,好壞都寫出來,交給客官客觀判斷。
目錄
日本不動產只會跌
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,不動產股市都到高點,從此泡沫搓破。失落的30年,日本長期屬於通貨緊縮,資產價值持續下降,很多房地產的價格,都是30年前1/2~1/3價格。

我最誇張的成交案例:2019年成交的店面.4500萬日幣,昭和62年(1987)跟銀行的貸款是3.5億日幣…..

日本買新屋只會跌
- 日本基本的觀念與邏輯,房子是消費品,買了住了,用舊了便宜賣是很正常的。買新房跟買新車一樣,新車落地就會折舊,當然也有人少數買車賺錢的,那是買到限量款的法拉利,您能買到限量款的跑車,是因為已經是VVIP,消費了超多房子的好客人,所以才有機會去買到有特殊性的車子跟房子,例如無敵景觀戶,或是限量10台的車種。
- 不動產包含了,房子跟土地兩個部分,房子會折舊,土地不會折舊,日本的銀行貸款的認定有所謂的法定年限,簡單來說,一個公寓他的耐用年限47年,以銀行的估價一個不動產,4000萬,建物本身值2000萬,土地2000萬,47年後。房子本身的鑑價就剩下0。當然,在市場上,不動產的價格可能是3000萬,但是銀行的鑑價只剩下2000萬(房子折舊到0元),所以能貸款的成數就比較少。因為銀行貸款鑑價的問題,越新能貸越多,所以就算是同樣地點,同樣的質感的大樓,年分相差的多,銀行放貸的成數有差,買房的能力或意願也會有差,新屋跟中古的價格就會差很多。

看到嚇死你,買房只會越來越跌。大約跌到20年,房子跌得差不多了,剩下土地價值,才不會跌


木造的又是跌的超快,22年直接到0元,公寓則是逐年遞減。
日本買房萬萬稅

基本就是這樣,其實跟台灣差不多啦。
稅金的部分就是房屋稅土地稅+都市計畫稅。
台灣大樓的管理費部分在日本分成維持大樓清潔的管理費,跟大樓結構修繕的修繕費積立金。
細節可以參考一下,日本買房費用及持有成本
簡單概估,房屋稅土地稅,1000萬的房子每月大約4-6萬,大樓管理費,因為日本人工費用高,加上建築物規模戶數比較少,基本上都比台灣貴大約3成左右。
日本保障房客居住權,房東不得隨便漲房租,也不能趕房客走
日本一般的住宅租約,基本上是屬於半永久的合約。
由於日本較保障房客及房客的居住權,一般合約通常為2年,但只要房客想要續住,並且繳交房租,屋主無正當理由,不得拒絕出租(*註),且屋主不得任意調漲房租,或以自己使用房子為由,強制收回房屋。簡單來說:日本保障房客的居住權,所以當您的房子以住宅的方式租出去的時候,房客就有永久跟房東續租的權利,但是租客在告知後一個月內可以退租。
備註:
①屋主不能以自用為由,私自解約。(思考邏輯是,屋主拿了房客的租金,可以再去找房子租,所以沒有必要性)
②不能因為房價上漲,貸款增加,或是管理費增加的理由漲房租。房租不論是調漲或調降都只能雙方合意,不然只能照原契約。
少子化的結果,鄉下的房子變成負資產。垃圾!
少子化的結果,就是購屋需求下降,導致房價下跌!!???不是阿,台灣也是少子化,為什麼全台各地都在漲。今日日本,明日台灣…日本也經歷過1990年房地產泡沫的時期,那時候也是全日本暴漲。但終究會回歸均值。少子化的影響,整體的房市需求下降,但是都市有工作跟生活機能,會變成都市人口集中,鄉下人口變少。大都市房價更貴,鄉下房價更便宜。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張熱力圖。只有大都市人口增加,基本上大都市之外的,人口越來越少,人口少,房屋需求少,當然房價是一落千丈。然後因為人口少,學校廢校,鐵路也經營不善,連車站都收掉,最後整區變成房子都沒有人要,房子賣不掉還要一輩子繳稅。知名的作家吳淡如也遇到這樣的狀況,大家GOOGLE一下應該可以找到相關資訊。


外國人貸款條件嚴苛費用高,槓桿操作困難。
- 台灣人,只能在日本有開分行的台灣的銀行貸款,例如說:第一銀行東京分行,中國信託,台灣銀行等等..
- 日本貸款開的戶頭,類似OBU帳戶,沒有存摺,提款卡,無法網路轉帳
- 聯徵跟對保比較嚴格,需要本人到日本對保
- 條件
1.日幣3000萬以上才能貸款
2.貸款成數4-7成
3.利率2.3-2.7%
4.貸款年份15-20年
5.太老舊,或是木造建築,基本上貸不太過
6.只有大城市才可以放款
因為海外貸款信用擔保比較麻煩,所以條件基本上比台灣貸款差,費用匯率也高。(實際客戶申貸1億元左右的日幣,鑑價費用,銀行貸款費用,銀行代書等等,就花了160萬),建議是超過日幣1億以上貸款才考慮在日本申辦。
然後捕充一下,
日本自住的房型,當地也是市場火熱。所以基本上要,台灣人要「貸款」,先必須跟當地銀行聯繫,確定好信用跟聯徵之後、銀行會給一個預先貸款通知書(仮申請),確定您「有辦法貸款」之後。才能「正式」跟屋主提出斡旋跟議價。
日本民宿有夢最美,民宿經營都是幻覺


我有一個美夢,我要去京都開民宿,買一個古色古香的町家,沒客人自己去住,有客人還可以收租。真是太完美了。
快醒醒!!!快醒醒!!我跟你說你會發生甚麼事!
首先我們買了一間標榜”簡易宿泊“許可,或是ゲストハウス運営中,看起來漂漂亮亮有京都古風味的町家。買房子的時候確實也有旅館業許可的證明,然後你會發現…".旅館許可"+"民泊許可"是前一個屋主的名字。 也是沒有錯啦,當然換了屋主,旅館許可或是民泊許可當然要重新申請,然後打聽了各種代辦,代書你會發現…申請新的旅館許可…怎麼變成這麼嚴格…..
▲800公尺要有管理處
▲.24小時要有人管理,10分鐘要出現人
▲民宿要有管理員的廁所、還有人物進出的帳冊。
▲要跟村町、召開說明會,跟附近的人住民說明要開民宿
例如說一小間民宿也為了符合消防法規跟衛生法規,也必須
▲蓋一間管理人休息室跟廁所
▲蓋一間帳冊室管理人員進出
▲蓋一個櫃台
▲符合消防衛生法
所以一棟小戶建,除非是專門在經營民宿的業者,一般人根本很難申請通過,只能整棟租給民宿管理公司,或是給管理公司收取高額的抽傭代為經營。
自己要經營民宿,基本上要符合法規,又要符合經濟效益,就必須5-10個房間以上,有人在管理,基本上這就是「旅館」了。所以市面上你看到的便宜的看起來像民宿的,就是這幾年、民宿法規變嚴格,無法正常經營的民宿,被甩賣出來的東西。我們來想想,一間旅館或飯店,專業的經營管理團隊,有規模的資本進駐,一般的飯店投資報酬率也只有大約10%不到。如果你只是買一個一戶建來經營民宿,扣除管理能夠有多少收益呢??
當然如果自己偷偷經營(非法),當然也是可以,但是以日本人的龜毛個性,每天住客的行李箱的聲音就被抗議了,真正能做的,除非是自己住在當地,警察也熟,懂得法律漏洞,偷偷的經營,才能賺錢。
以下總結一下民宿的地雷。
理想:
▲京都有一間民宿,可以自住可以租人。
現實:
▲“合法”的民宿,成本超高,你只能買到”民宿外觀”的房子,執照無法更新。
▲找到能夠幫你管理的合法業者,管理費收取的超高,畢竟一間房子,每次進出都要打掃,網路,清潔備品,這些都是人力付出。
▲委託業者管理,實際的投資收益,因為管理成本高,所以投報率也只剩4-6%,跟買大樓收租差不多
▲就算順利找的代管業者,人家經營不善,一下子就跟你解約了
▲一間透天行情3000萬,花個1000萬裝修個像個民宿,然後賣你8000萬,給你包租2年,一年就倒
先這樣,慢慢補充:
有興趣想要投資”正常“日本不動產的朋友可以跟我聯絡喔
LINE 連結 : http://line.me/ti/p/q-kJ6iso2o
Email:kozodailu@gmail.com